教授 当前位置>>首页 >> 师资队伍 >> 教师园地 >> 教授

崔允漷

发布时间 :2017-04-06




姓名:崔允漷

学位:博士

职称:教授

职位: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所长

邮箱:cuiyunhuo@vip.163.com




基本情况:

华东师范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所长。担任国家教材委员会专家委员会委员,教育部中学教师培养指导委员会委员,全国课程学术委员会副理事长。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国家义务教育、普通高中课程方案修订专家组组长。首届全国教材建设先进个人。上海市先进工作者。出版《校本课程开发:理论与实践》《有效教学》《学校本位教师专业发展》《学校课程实施过程质量评估》,《School-Based Curriculum in China:Conceptions and Practices to Unleash School Vitality》等著作;发表(含合作)SSCI论文5篇,《教育研究》等CSSCI论文60余篇。曾获国家教学成果奖一、二等奖、全国高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一等奖。

 

 

研究领域:

课程开发;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国际课程比较

 

出版物(2006年以后)

——已出版专编教材:

崔允漷:《有效教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钟启泉、崔允漷:《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第二版

——已出版著作:

1.崔允漷、周文胜、周文叶:《基于标准的课程纲要与教案》,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年

2.崔允漷、柯政等:《学校本位教师专业发展》,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年

3.钟启泉、崔允漷:《<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年1月版

4.崔允漷等:《课堂观察II:走向专业的听评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年

5.崔允漷、冯生尧:《谁赢得高中,谁就赢得人才》,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年2月

6.杨向东、崔允漷:《课堂评价: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11月

7.崔允漷等:《校本课程开发:上海经验》,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

8.崔允漷、赵丽萍:《我思故我教:校本教研的故事》,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

9.沈毅、崔允漷:《课堂观察:走向专业的听评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

10.崔允漷、王少非、夏雪梅:《基于标准的学生学业成就评价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

11.崔允漷:《课程·良方》,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9月

12.崔允漷、林荣凑:《校本课程开发:课程故事》,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

13.骆玲芳、崔允漷:《学校课程规划与实施》,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

——已出版译著:

崔允漷等译:《学校课程史》(丹尼尔·坦纳等),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403页

——已发表论文:

1. 夏雪梅、崔允漷:学校课程实施过程互动理论模型的建构,《教育发展研究》2014-1

2. 黄小瑞、崔允漷译:标志性的专业教学法:给教师教育的建议,【美】Lee Shulman,《全球教育展望》2014-1

3. 崔允漷、夏雪梅:论互动视野下的教师课程实施:基于40年文献的建构,《全球教育展望》2013-10

4. 崔允漷:全球视野下我国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对策思考,《教育发展研究》2013-18

5. 崔允漷:追问“学生学会了什么”——兼论三维目标,《教育研究》2013-07

6. 崔允漷:校本课程旨在让学生“活得精彩”,《基础教育课程》2013-6

7. 冯生尧、崔允漷:高考改革要秉持的基本原则,《中国教育报》2013年5月17日第六版

8. 崔允漷:“学生学会了什么”是评价的基点,《中国教育报》2013年4月10日第9版

9. 崔允漷、夏雪梅:“教-学-评一致性”:意义与含义(),《中小学管理》2013-1

10. 朱伟强、崔允漷: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一种实践模型,《江苏教育(小学教学)》2012-07-8

11. 崔允漷、王中男:学习如何发生:情境学习理论的诠释(),教育科学研究,201207

12. 崔允漷:促进学习的课堂评价:一种增值的尝试,《人民教育》2012年第11期,P36

13. 胡惠闵、崔允漷:《教师教育课程标准》研制历程与问题回应,《全球教育展望》2012-6

14. 崔允漷:论课堂观察LICC范式:一种专业的听评课,《教育研究》2012-5

15. 崔允漷:职前教师教育课程结构与学分设置,《教育发展研究》2012-10

16. 崔允漷:教研员即专业的课程领导者,《基础教育课程》2012-5

17. 崔允漷:没有课程规划,就没有课程管理,中国教育报2012年9月14日第6版

18. 崔允漷:谁赢得高中,谁就赢得人才——全球视野下高中课程和高考变革的对策建议,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咨询报告,2012年4月

19. 崔允漷:基于课程标准:让教学回家,《基础教育课程》2011-12

20. 崔允漷:关于我国当前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活动的调查研究,《全球教育展望》2011-9

21. 崔允漷:学校本位教师专业发展:框架及其意义,《教育发展研究》2011-18

22. 赵士果、崔允漷:比恩课程统整的理念及模式建构(),《全球教育展望》2011-7

23. 王中男、崔允漷:教师专业发展为什么要学校本位——情境学习理论的视角,《上海教育科研》2011-7

24. 崔允漷、夏雪梅:FAPO:一种新教师专业发展分析框架,《教育发展研究》2011-10

25. 崔允漷:课堂转型就是让学生的学习增值,《上海教育》2011年5A,P4

26. 崔允漷、夏雪梅从墅一中学的案例探讨中国大陆新课程实施的过程,《课程与教学季刊·华人地区的课程改革》(台湾)2010-10

27. 崔允漷、柯政:关于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研究,《全球教育展望》2010-9

28. 张雨强、崔允漷: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科学学业成就评价框架的初步开发,《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3

29. 杨向东、崔允漷:关于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比较研究,《全球教育展望》2010-4

30. 崔允漷:论指向教学改进的课堂观察LICC模式,《教育测量与评价》2010-3

31. 崔允漷:促进学习:学业评价的新范式,《教育科学研究》2010-3

32. 崔允漷:“丛林之旅”:校本课程十年——校本课程的回顾、省思与展望,《基础教育课程》2010-01-2

33. 崔允漷、柯政: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国际\地区比较研究(咨询报告),递交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2010年2月

34. 崔允漷:把握教学研究方向,《中国教育报》2010/01/01新年特刊

35. 崔允漷、杨向东: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国际\地区比较研究(咨询报告),递交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2009年12月

36. 崔允漷:教师需要的课程知识,《教师月刊》2009-2

37. 崔允漷:论教研室的定位与教研员的专业发展,《上海教育科研》2009-8

38. 崔允漷、洪春幸:有质有量,注重改进——教师绩效评价怎样才能更科学,《基础教育课程》2009-8

39. 崔允漷:基于合作的教学决定:以课堂观察为例,《教育展望:国际比较教育》(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局)2007-2

40. 崔允漷:课程实施新取向: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教育研究》2009-1

41. 崔允漷、柯政:国家课程教材指导/审议委员会:国际与港台地区经验,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咨询报告,2008年12月10日

42. 崔允漷、洪志忠:审思“综合实践活动校本化”,《福建教育》2008/11A

43. 崔允漷:校本课程的本土化探索,《中国教育报》2008/10/24

44. 钟启泉、崔允漷、夏雪梅:《教师教育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稿)》咨询专家意见分析,《全球教育展望》2008-9

45. 崔允漷、胡惠闵、汪贤泽:关于我国教师教育课程现状的研究,《全球教育展望》2008-9

46. 崔允漷、朱伟强:基于标准的课程设计:界定目标,《外国教育研究》2008-8

47. 崔允漷、郑东辉:论指向专业发展的教师合作,《教育研究》2008-6

48. 崔允漷、周文叶:课堂观察:为何与何为,《上海教育科研》2008-6

49. 周文叶、崔允漷:教师如何开展课堂观察,《中小学管理》2008-4

50. 崔允漷、洪志忠:要避免校本课程开发在实践中走入误区,《中国教育报》2008/5/30

51. 洪志忠、崔允漷:怎样理解新课程下的校本课程开发?,《中国教育报》2008/6/6

52. 郑东辉、崔允漷:如何理解校本课程的地位与价值?《中国教育报》2008/6/13

53. 崔允漷:校本课程的生命力在于学生兴趣,《中国教育报》2008/6/20

54. 崔允漷:校本课程有哪些开发类型?《中国教育报》2008/6/27

55. 周文叶、崔允漷:学校要量身定做《校本课程规划方案》,《中国教育报》2008/7/4

56. 崔允漷、杨璐:开发校本课程不是编写校本教材?《中国教育报》2008/7/11

57. 崔允漷、秦冬梅:教师如何开展校本课程的评价?《中国教育报》2008/5/30

58. 崔允漷、何珊云:如何要建立校本课程方案的审议制度?《中国教育报》2008/5/30

59. 崔允漷、刘辉、郑东辉: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统考情况调研报告,《全球教育展望》2008-3

60. 崔允漷:我国学生学业成就评价范式亟待转型,《中国教育报》2008年2月23日第三版

61. 朱伟强、崔允漷:基于标准的课程设计:开发表现性评价,《全球教育展望》2007-10

62. 崔允漷:听评课:一种新的范式,《教育发展研究》2007-9B

63. 崔允漷、邵朝友:如何基于标准命题:从双向细目表走向测验设计框架,《上海教育科研》2007-8

64. Jianping Shen, Sue Poppink, Yunhuo Cui, and Guorui Fan,   Lesson Planning: A Practice of Professional Responsibility and Development,   educational HORIZONS, Summer 2007, Vol.85, No.4, PP248-258.

65. 崔允漷、周文叶:论学校文化建设:一种专业的视角,《教育发展研究》2007-5A

66. 崔允漷、夏雪梅:试论基于课程标准的学生学业成就评价,《课程·教材·教法》2007-1

67. 崔允漷、郑东辉:分享思想,享受课程,《中小学管理》2007-1

68. 崔允漷、洪志忠:第八届两岸三地课程专家论坛综述,《教育研究》2007-4

69. 崔允漷、周文叶:齐话课程实施,共谋师生成长——第八届两岸三地课程专家论坛纪要(),《全球教育展望》,2006-12

70. 崔允漷:怎样认识学校课程规划,《中国教育报》2006-11-17第5版

71. 崔允漷:基于伙伴关系的学校变革,《当代教育科学》2006-22

72. 崔允漷、俞英:进一步推进课程改革的政策建议,《教育理论与实践》2006-11

73. 崔允漷、夏雪梅:从学生的课程表看我国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实施状况,《教育科学论坛》2006-10A

74. 崔允漷、夏雪梅:学生学业成就评价处在十字路口——兼论评价范式的转移,《教育发展研究》2006-9A

75. 张雨强、崔允漷:论开放性活动的教育评价文化,《教师教育研究》,2006-2

76. 夏雪梅、崔允漷: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历史考察与现实追问,《全球教育展望》2006-3

77. 崔允漷:试论建立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体系的价值,《教育发展研究》2006-3A

78. 崔允漷:普通高中如何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国教育报》2006-2-17第5版

79. 崔允漷、汪贤泽:推进素质教育过程中亟需澄清的认识问题,《基础教育课程》2006-2

80. 崔允漷、汪贤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意义、进展与问题,《全球教育展望》2006-1

 

已完成的科研项目:

1.主持“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国家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委托课题,经费8万。

2.合作主持“普通高中学分制研究”,华夏基金会与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经费30万

3.主持“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课程指南”,华夏基金会与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经费40万

4.主持 “校本课程开发与管理指南”, 国家教育部重大课题,1999-2002年,经费50万元

5.主持“跨世纪师范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 全国教育科学规划“九五”重点研究课题,总经费3万

6.主持“校本课程开发与管理推广研究”,上海市“曙光计划”,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总经费3万

7.主持“重建我国基础教育课程管理框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项目号:01JA880048;经费5万

8.主持“普通高中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委托课题,经费10万。编号:41190113-2

9.主持“基于课程标准的学生学业成就评价研究”,项目批准号:05JJD880010;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经费20万

10.主持“教师教育课程设置与学分框架研究”,教育部师范教育司委托课题,经费9万。编号:41193101

11.主持:基于标准的课程设计研究,上海市教委,经费5万,批准号:08ZS28

12.主持:部分国家和地区课程改革指导机构比较研究,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经费5万

13.主持“学校本位教师专业发展”,项目批准号:08JJD880229;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经费20万

14.主持“促进学习的评价”,教育部新世纪人才计划资助项目,经费20万

15.主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国际比较研究”,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经费5万

16.主持“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养评价国际比较研究”,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经费5万

17.主持“普通高中课程设置的国际比较研究”,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经费20万

18.合作主持“中国教师教育课程标准研制”,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委托项目,经费120万

19.合作主持“素质教育课程评价体系研究”,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课题攻关项目,经费70万

20.主持“教师教育资源建设”,985工程三项目,经费70万

 

进行中的科研项目:

1.主持“中国学校课程教学调查数据库”,985工程三期项目,经费120万

2.主持“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课程实施过程质量评估的理论和技术研究”,项目批准号:11JJD88000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经费20万

 

获奖项目(科研、教学及荣誉称号):

1.《基于标准的学生学业成就评价研究》获“第十届上海市教育科研成果奖”二等奖,201109

2.“课堂观察LICC模式研究与推广”荣获“全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教学研究成果奖二等奖”(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办公厅,2010年12月)(排名第一)

3.“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 荣获“全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教学研究成果奖一等奖”(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办公厅,2010年12月)(排名第二)

4.“教研员研修课程的开发与实践” 荣获“全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教学研究成果奖二等奖”(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办公厅,2010年12月)(排名第二)

5.“校本课程开发中国化的探索与实践” 荣获“全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教学研究成果奖一等奖”(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办公厅,2010年12月)(排名第二)

6.2008-2009年华东师范大学统一战线先进个人,中共华东师范大学委员会,2010年1月

7.《高中学分制:国际经验及建议》获“上海市第八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2004-2005)著作类二等奖”(排名第二)(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奖委员会2006年10月)”

8.《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导读》获“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1998-1999)著作类三等奖”(排名第二)(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奖委员会2004年月)

9.《教学理论》获“2003年度上海市优秀教材”三等奖(上海市教委2004年9月)

10.“国家基础教育改革纲要研究”获“第三届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一等奖”(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年月,排名第二)

11.《教学理论》获“2002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材”二等奖(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2年10月)

12.《教学理论》获“2001年上海市级教学成果二等奖”(上海市教委2001年12月)

13.《教学理论》获“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1998-1999)著作类三等奖”(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奖委员会,2000.7)

14.《教学理论》获“上海市优秀图书二等奖(1997.11-1999.10)”(上海市新闻出版局,2000.3)

15.《教育学文集》(丛书总主编瞿葆奎,本人参编两本,主持编纂一本)荣获“1995年全国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奖二等奖”

 

出国(境)情况:

1.1994.8-1995.4,加拿大多伦多, 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安省教育学院课程系进修

2.1994.10.12-14,加拿大多伦多, 参加安大略省高等教育协会年会

3.1995.3.28-4.2,美国哈佛大学,参加国际比较教育协会第39届年会

4.1999.9.14-28,香港中文大学教育学院,访问学者

5.2001.2.22-3.8,参加教育部组织的“英国、德国的课程评价考察团”

6.2002.4.22-5.1,台北师范学院,访问,参加海峡两岸新世纪小学课程与教材改革学术研讨会

7.2004.1.7-16,参加教育部组织的“英国的课程评价考察团”

8.2004.3.24-28,参加“京港两地课程专家论坛”

9.2004.4.14-17,受澳门教育暨青年局邀请作“校本课程与校本培训”报告

10.2004.7.22-29,台北,参加“第六届两岸三地课程理论研讨会”

11.2005.4.22-26,香港,参加“第七届两岸三地课程理论研讨会”

12.2005.7.24-8.1,赴俄罗斯考察

13.2008/04/18-28,美国迈阿密大学教育学院,项目合作

14.2009/03/08-15,荷兰国家课程发展研究院,参加“中欧课程发展研讨会”

15.2010/03/28-04/06,因日本兵库教育大学梶田叡一校长的邀请,以考察日本兵库教育大学、东京学艺大学、帝京大学和国立教育政策研究所

16.2010/06/06-13,受台湾国家教育研究院陈伯璋教授和成功大学教育研究所所长李坤崇教授的邀请,赴台参加“良质教育研讨会”作“学校本位课程在中国大陆”的大会报告。

17.20130506-09,受邀赴台淡水大学、台北市立教育大学、台湾师范大学作报告

18.2013/11/06-12,受邀赴台台南大学、台北教育大学作报告

 

社会团体兼职:

1.全国教师教育资源专家工作委员会委员,教育部,2011年5月

2.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委员,教育部,2010年4月

3.江苏人民教育家培养工程指导专家,江苏省教育厅,2009年12月

4.山东省中小学教师新课程远程研修项目课程团队专家,山东省教育厅(2009年1月起)

5.安徽省名师送教皖北农村行动项目讲座教授,安徽省教育厅,2009年12月

6.全国课程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2001年9月起)

7.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专家工作组专家(1999年1月起)

8.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委员(2001年6月起)

9.上海市第六届曙光学者(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上海市教育发展基金会,2000年12月)

10.上海市中小学幼儿园市级骨干教师(校长)培养工程导师(上海市教育委员会,1998.12-2000.12)

11.教育部华东师大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副主任(2000年1月)

12.教育部民族/贫困地区中小学教师综合素质培训项目专家,教育部,2002.4.23

13.河南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专家顾问组顾问,河南省教育厅,2002.3.11

版权所有©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课程与教学系 通讯地址:上海市中山北路3663号 联系电话:021-32526084 邮编:200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