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心聚力,叙旧谋新:课程与教学系(所)召开2017年度工作会议
为全面回顾和总结2017年度课程与教学系(所)工作,安排与部署2018年各项工作,1月20日,系(所)召开了2017-2018年度工作会议。会议由肖思汉博士主持,全体教职工参加了会议。

▲课程与教学系(所)年度工作会议
会议的上半场针对研究生必修课程与培养制度进行了研讨。
在研究生基础/必修课程的课程大纲方面,授课教师陈霜叶、肖思汉、高德胜、安桂清、周勇依次对更新的课程大纲进行了介绍,各位老师站在课程建设的基础上对自己的授课内容、方式等重新做了规划:将学与做有机结合,旨在强化应用型教学,力争通过优化、整合实现课程的有效性;帮助并带领学生阅读经典名著,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充分挖掘学生的研究兴趣,为接下来的硕/博士论文的选题和研究确立方向等。
在研究生培养制度方面,系主任胡惠闵教授结合2017年硕/博研究生毕业论文质量、发表文章奖励、学生出国访学情况等进行了回顾和总结,在教学方面新增学生的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增加教师与学生的研讨课程,进一步规范研究生必修课程的质量要求,强化博士阶段的读书报告、学术报告的质量,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研究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会议的下半场针对系(所)科研工作整体情况、党支部及工会工作、国际交流、《全球教育展望》杂志社、上海市课程方案基地等工作进行了研讨。
会上,副所长柯政教授介绍了2017年系(所)的科研工作整体情况,他结合学部的有关数据指出,过去一年,系(所)的整体科研表现令人满意,如成功入选“国家高校高端智库联盟”首批成员,年内发表10篇SSCI论文,教育部教材局发函表彰崔允漷、杨向东教授参与普通高中课程修订的贡献等,为学部、学校科研成绩做出了重要贡献。
党支部书记吴刚平教授回顾了过去一年系党建工作情况。他认为,党建工作与系(所)的日常工作和长远发展密不可分,党支部将继续发挥支部引领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为系(所)的教学、科研工作提供支持与保障。
2017年度系(所)国际交流大事件
肖思汉博士对2017年系(所)国际交流事务进行了总结与计划。2017年我所成功举办了第15届上海国际课程论坛,受邀参加OECD“2030教育项目”会议,主办第15届上海国际课程论坛: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建构;OECD教育部长、PISA测试之父来华报告;美国多元文化教育之父来华报告;与OECD、墨尔本大学合作,成立国际课堂分析实验室等。接下来还将继续深入拓展国际交流的深度与质量。

▲PISA测试之父Andreas Schleicher来华报告▲美国多元文化之父James A. Banks来华报告

▲第15届上海国际课程论坛

▲与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开展合作

▲教育部社科司副司长谭方正携中央媒体采访团莅临指导
■ ■■■■
作为课程所主办的CSSCI来源期刊,《全球教育展望》杂志在编辑部领导和编委会的共同努力下,杂志发行量稳步增长,杂志常务副主编刘良华教授总结了2017年编辑部工作,介绍了编辑部在全新的在线投稿审稿系统运行、杂志形象与栏目创新、运营制度改进等方面的举措。陈霜叶教授汇报了《中国课程改革与学校创新》丛书进展,并指出该丛书在课程所扩大国际影响力、推进“中国经验、世界共享”过程中的作用。另外,系(所)的其他老师也针对课题申报、论文进展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热烈地研讨。
最后,所长崔允漷教授总结了上海市课程方案基地工作,回顾了2017年系(所)面对新的发展形势和发展机遇,在科学研究、学术交流、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取得的不俗成绩,对大家的辛勤付出表示衷心感谢。此次会议继往开来,明确了2018年系(所)工作的重点和努力方向。